时间:2021-02-13 18:22:55
杂诗无名氏答案
【篇一:2015届语文第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(十七)】>a组高考题组
耳边杜鹃啼
罗琅
午夜梦回,睡不着觉时,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,醒的时间无定时。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,像贺铸词《忆秦娥》句:
三更月,中庭恰照梨花雪。梨花雪,不胜凄断,杜鹃啼血。
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,唐诗中有“杜鹃枝上月三更”。
年年二月起,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,时近时远。我住的地方附近,
有一片树林,那一片树林,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,自然每年也少不
了杜鹃的“不如归去”的鸣叫,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。
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。三月份姹紫嫣红的“山踯躅”,有人叫“映山红”,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。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,这花便
是它的血化成的。杜鹃鸟开始啼叫,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,像现在已四月立夏,我在浅水湾头,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,
传自山边。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,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。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,是不值得恭维的。据说它不自己营巢,产
卵在地上,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,剩下空巢,它就把卵偷偷放进
别人巢中,等别的鸟代它孵育。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。想来
小鸟孵出来后,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,能自行觅食为止。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,显得不负责任,好在它能整天悲悲
切切却引人同情,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,使“蜀人悲子鹃鸟鸣”哩!
据说逆旅中的游子,听到这种啼声,常常动起思家归心,唐代无名
氏《杂诗》云:
早是有家归未得,杜鹃休向耳边啼。
有家归不得时,整天却听到“不如归去,不如归去”,心中的烦躁牵
挂之情
可以想象。杜鹃啼声凄厉悲切,古今公认,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
地方有不同的附会。有人听出它是“姑姑,姑姑”,也有人听出是“姑乎,姑乎”,而潮州人则听出是“姑虎,姑虎”,且凭这啼声,编织成
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《姑嫂鸟》,潮州家喻户晓,还在舞台演出。
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,到了端午便过时。杨梅开花在初春,也正
是杜鹃启啼之时。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,工艺精湛,能亲见之
花均被绣尽,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,而杨梅开花在夜间,开完便谢,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。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,她们两
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,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,结伴离家到
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,准备把它绣出来。当她们到杨梅林时,遇见一只老虎,嫂子惊得昏了过去,及醒来,不见小姑。于是
一路呼唤“姑姑,姑姑”,后来叫得精疲力竭杂诗 无名氏答案,发现小姑的鞋子,知
为虎所噬,于是啼叫“姑姑”变成“姑虎”,“姑虎”,因怕回去婆家责骂,叫至吐血而死,死后化成鸟,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,
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。
潮州人叫这种鸟为“姑嫂鸟”,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。一种鸟有这
样那样的传说,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。文学作品是人创
造出来的,故事同环境、时间相结合,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。即使
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,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。当
我们听到这些故事,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,我们同情其故事,
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,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。
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,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。杜
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,而且还会继续下去。
1.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杂诗 无名氏答案,不正确的两项是( ) ...
a.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,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,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,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。
b.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,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,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。
c.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,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、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,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。 d.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《杂诗》诗句yabo手机版 ,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,进一步加深了游子“有家归未得”的思乡愁绪。
e.文章融叙事、抒情、议论为一体,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,形象鲜明,内涵丰富,可读性强。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的理解,对中心意思的分析与
概括。b项,作者对杜鹃啼血化花的说法不认同,但是从后文看,作者对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不反对,所以此项说法错误。c项,作
者写杜鹃的恶行是为了阐明文学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,而非要
告诉人们杜鹃的真实面目,让人们全面认识杜鹃。
【答案】 bc
2.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“姑嫂鸟”的故事,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
【解析】本题从剪裁的角度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,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。引用“姑嫂鸟”的传说使文章内容更丰富,同时也引发读者美好的想象,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。从全文结构来看,这一传说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。
【答案】①相对诗词、传说的片段引用,“姑嫂鸟”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,丰富了文章内容,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。
②“姑嫂鸟”的故事,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。
3.联系全文,简要分析“杜鹃啼”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。题目中要求联系全文,解答时就需要从开头到结尾找到都有哪些地方写了“杜鹃啼”,再分析各处的“杜鹃啼”在构思方面的作用。
【答案】①文章以“杜鹃啼”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,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,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。②文章以“杜鹃啼”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,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。
4.选取一个角度,结合文章对“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”的原因加以探究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结合对语句的理解探究文意的能力。先明确句中“这样”指代的内容——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,然后结合
文本探究杜鹃鸟被美化的原因。
【答案】 (示例一)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。
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,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,但在文学中却发生
了变化。文章引用贺铸词《忆秦娥》句“梨花雪,不胜凄断,杜鹃啼血”和唐人诗句“杜鹃枝上月三更”,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。啼血化
花的传说,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。杜宇望帝和“姑嫂鸟”的传说,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。上述诗词和传说,赋予
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,美化了杜鹃鸟。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
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,显示了文学的力量。
(示例二)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。
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“不如归去”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。古往今来,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。
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“早是有家归未得,杜鹃休向耳边啼”,就
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。即使在作者看来,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
思归之情。可见,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,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
之情的文学符号。
(示例三)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。
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: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;“姑嫂鸟”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;唐人诗句“早是有家归未得,
杜鹃休向耳边啼”,表达了思乡之情。这些丰富意蕴,寄托着中国人
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,契合了中国人独特
的民族文化心理。
心灵的篝火
张海迪
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,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。我不是什么预言者,但我坚信,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
山峰顶的一些艰险,
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,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——海拔8 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,如同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,珠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。不过我也在想,假如8 848米不再
是不可逾越的障碍,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?只要地壳不变动,8 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,而人类的探索精神则是无限的。
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,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,劈开了层峦叠嶂亚博网页版 ,
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。打算写这部书时,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
束缚,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里翱翔,可
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。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,同时
也为超越困惑、获得心灵的解放而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。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。有一天,我终于看到了梅里雪山!接下来的
很多个夜晚,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,我被迷住了。那里有成百上千
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,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,于是我看
见我的一个主人公回头对我笑了,在此之前,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
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,在本书里他是梅里雪山的攀登者。
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 740米,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,山上终年积雪,陡峭的山体,风化的岩石,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,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。卡瓦格博至今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
顶的处女峰。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,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,
一个难以超越的存在。
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惨剧,十
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。为什么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,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,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,陷入人生的
绝境?天光黯淡,无边的黑夜,厚厚的积雪,看不见一线星光,周
围也没有篝火,不灭的只是心灵的篝火,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中??当太阳重新照耀时,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,他们的面容都十
分安详,好像还在酣睡,却再也醒不过来了??也许在多少年之后,
地球进一步演化,它变暖了,冰川坍塌,雪山融化,十七个勇士还
会获得新生。他们会站起来,抖掉身上的积雪,掏出揣在胸前的旗臶,迎风抖开,一簇火红猎猎地飘舞着,发出哗啦啦的脆响。他们
看见远处美丽的城市,一座高大建筑物的计时牌上清晰地显示着:3 000年某月某日??
【篇二:七年默写决赛试卷及答案】
txt>(满分:100分,时间:40分钟)
班级:姓名:学号:分数:
一、上下句默写。(共52分,每空2分,错一字该空不得分)
1、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
2、我寄愁心与明月,。
3、,但余钟磬音。
4、苍苍竹林寺,。
5、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
6、开轩面场圃,。
7、,江春入旧年。
8、谁家玉笛暗飞声,。
9、,双袖龙钟泪不干。
10、见贤思齐焉,。
11、,潭影空人心。
12、独怜幽草涧边生,。
13、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
14、扬花落尽子规啼,。
15、,不亦君子乎。
16、李杜诗篇万口传,。
17、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
18、乡书何处达,。
19、,闲敲棋子落灯花。
20、择其善者而从之,。
21、,禅房花木深。
22、最爱湖东行不足,。
23、,沉醉不知归路。
24、莫言下岭便无难,。
25、,若出其中。,若出其里。
二、理解型默写。(共32分,每空2分,错一字该空不得分)
26、《过故人庄》中描绘山村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:,。
27、《滁州西涧》中以飞转流动之势,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:,。
28、《送灵澈上人》中写一抹斜阳下,几重青山外,远行人渐行渐
远的是:,。
29、朱熹的《观书有感》中蕴含不断学习新知识,就能达到新境界
的语句是:,。
30、《约客》中用对句写景,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,乡村池塘中传
来阵阵蛙鸣的是:,。
32、《次北固山下》中诗人触景生情,思念家乡的诗句是;,。
三、语境型默写。(共16分,每空2分,错一字该空不得分)
34、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更比一代强”,这句话化用《论诗》的
诗句是:
,。
35、在生活中,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,常用《论语》
中的一句话:
,。
36、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 公里的平羌小三峡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
州(今乐山)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要道,峡区河道蜿蜒。自平羌峡
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,又名平羌江,沿江古迹甚多,久负盛名,站
在此地你会想起李白哪句诗“ ,。” 37、“插柳”和“折柳”都是我国的民俗,其中“折柳”有三重含义:一表惜别,因杨柳飘悠,似有依恋
之情。《诗经》中“惜我往矣,杨柳依依”和无名氏《送别诗》中“柳
条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人归不归”的句子,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。二
表挽留,因“柳”与“留”谐音,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。古代离别
的时候,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,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
的心情。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。汉代文物专著《三横黄图》
上有关“霸桥在长安东,跨水作桥,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”的记
述和唐代诗人李白《春夜洛城闻笛》诗中的“,。”说的即是此意。
三表祝愿,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,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。
保亭中学七年级语文默写决赛答案
一、上下句默写。(共52分,每空2分,错一字该空不得分)
1、江山代有才人出。
2、随风直到夜郎西。
3、万籁此都寂。
4、杳
杳钟声晚。5、春潮带雨晚来急。6、把酒话桑麻。7、海日生残夜。8、散入春风满洛城。9、故园东望路漫漫。10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11、山光悦鸟性。12、上有黄鹂深树鸣。13、正是江南好风景。14、闻道龙标过五溪。15、人不知而不愠。16、至今已觉不新鲜。17、
峨眉山月半轮秋。18、归雁洛阳边。19、有约不来过夜半。20、其
不善者而改之。21、曲径通幽处。22、绿杨阴里白沙堤。23、常记
溪亭日暮。24、莫言下岭便无难。25、日月之行;星汉灿烂。
二、理解型默写。(共32分,每空2分,错一字该空不得分)
26、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27、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
自横。28、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29、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
源头活水来。30、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31、深林人
不知,明月来相伴。32、乡书何处达,归雁洛阳边。33、山际见来烟,云中窥落日。
三、语境型默写。(共16分,每空2分,错一字该空不得分)
34、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35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
36、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37、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
人不起故园情。
【篇三:南通市2015届高三1月调研语文试题】
txt>一、语言文字运用(15分)
1.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,恰当的一组是()⑴听爸爸说,那个烟斗是祖上下来的,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。
⑵直到今天,一遇到天旱,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, 龙王降雨,
保佑丰收。⑶这次选举,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,但由于他近来的所
作所为,结果落选了。
a.流传乞求不负众望 b.留传乞求不负众望
c.留传祈求不孚众望 d.流传祈求不孚众望
2.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()
a.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,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
他物种中,改造其遗传物质,使其在形状、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
们的需求。
b.云南彝良地区,震后出现强降雨,引发泥石流,附近省市以人道主义精神,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。
c.《美的历程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,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
的研究付诸于笔端,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
在大家眼前,感性而亲切。
d.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,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,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。
3.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()
a.您的舞蹈跳得真棒,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,您一定可以忝列
其中!
b.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,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!
c.尊敬的张老师,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,我深
感荣幸!
d.请你留步吧,这件事很重要,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,过段时间再赐教!
4.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,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()
小巷只能让它这么小着;也抵不过治理污染、维修危房的支出,也
只能让议员、学者、市民们一次次呼吁着。
①区区的旅游收入当然抵不过拦海大坝的筑造费用,
②黑夜只能让狂恶的海潮一次次威胁着;
③白天临海气势不凡,
④那么多人来来往往,也只能让一艘艘小船解缆系缆地麻烦着;
⑤老楼只能让它在水边浸着;
a.⑤③②④① b.⑤④③②① c.①⑤③④② d
.④③②⑤①
5.下面四副对联分别对应的行业店面是()
①瓶中色映葡萄紫瓮里香浮竹叶青
②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
③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
④天涯雁寄回纹纸水国鱼传尺素书
a.①茶馆②酒店③文具店④理发店
b.①酒店②茶馆③理发店④文具店
c.①文具店②酒店③茶馆④理发店
d.①理发店②文具店③酒店④茶馆
二、文言文阅读(19分)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6~9题。
武夷精舍记
(宋)韩元吉
武夷在闽粤直北,其山势雄深磅礴。自汉以来,见于祀事。闽之诸
山皆后出也。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,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。缘
隙磴道,可望而不可登,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。溪出其下,绝
壁高峻,皆数十丈。岸侧巨石林立,磊落奇秀。好事者一日不能尽,则卧小舟抗溪而上,号为九曲,以左右顾视。至其地,或平衍,景
物环会,必为之停舟,曳杖徙倚而不忍去。
山故多王孙②,鸟则白鹇、鹧鸪,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,散漫飞走
而无惊惧之态。水流有声,竹柏丛蔚,草木四时敷华。道士即溪之
六曲,仅为一庐,以待游者之食息。往往酌酒未半,已迫曛莫而不
可留矣。
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,去武夷山一舍,而近若其后圃,暇则游焉。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,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,哦而歌之,潇
洒啸咏银河体育 ,留必数日。盖山中之乐,悉为元晦之私也,予每愧焉。
淳熙十年,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,遂赋祠官之禄③,则又曰:“吾今
营其地,果尽有山中之乐矣。”盖其游益数,而于其溪之五折,负大
石屏,规之以为精舍,取道士之庐犹半也。诛锄茅草,仅得数亩。
面势幽清,奇石佳林,拱揖映带。使弟子辈具畚锸,集瓦竹,相率
成之。元晦躬画其处,中以为堂,旁以为斋,高以为亭,密以为室。讲书肄业,琴歌酒赋,莫不在是。予闻之,恍然如寐而醒,醒而后,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。且曰:“其为我记。”
夫元晦,儒者也。方以学行其乡,善其徒。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,服气茹芝,以慕夫道家者流。然秦汉以来,道之不明久矣。吾夫子
所谓志于道,亦何事哉?夫子,圣人也,其步与趋莫不有则。至于
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,未常不游,胸中盖自有地。而一时
弟子鼓瑟锵然,“春服既成”之咏④,乃独为圣人所予。古之君子息
焉者,岂以是拘拘乎?
元晦既有以识之,试以教夫来学者,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。俾或自
得其视幔亭之风⑤,抑以为何如也。
是岁八年,颍川韩元吉记。(有删节)
【注】①弁:帽子。②王孙:猴的别称。③赋祠官之禄:宋代优待
官吏,官吏脱离实际职务,可以挂名掌管某祠,享受俸禄。④“春服
既成”之咏:语见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,孔子与弟子
谈志向,曾皙鼓瑟,咏唱“春服既成”,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。
⑤幔亭之风: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,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,宴请山下的乡人。
6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(3分)()
a.则卧小舟抗溪而上抗:逆;
b.元晦躬画其处画:画画
c. 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酬酢:饮酒唱和;
d. 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俾:使,让;
7.下列句子中“之”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(3分)()
a. 岿然若巨人之戴弁
b. 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
c. 仅为一庐,以待游者之食息
d. 然秦汉以来,道之不明久矣
8.文中对“武夷精舍”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,请概括其特点。(3分)
9.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0分)
(1)往往酌酒未半,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。(3分)
(2)讲书肄业,琴歌酒赋,莫不在是。(3分)
(3)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,服气茹芝,以慕夫道家者流。(4分)三.古诗词鉴赏(10分)
10.阅读下面两首唐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
杂诗
无名氏
旧山虽在不关身,且向长安过暮春。
一树梨花一溪月,不知今夜属何人?
落第长安
常建
家园好在尚留秦,耻作明时失路人。
恐逢故里莺花笑,且向长安过一春。
(1)说说第一首诗结句的妙处。(3分)
(2)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。(3分)
(3)清代吴乔说:“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,虚做则无穷。”这两首
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“实做”和“虚做”的不同。请结合两首诗作具体
说明。(4分)
四.名句名篇默写(8分)
11.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。(8分)
⑴朝搴阰之木兰兮,。(屈原《离骚》)⑵,只是朱颜改。
(李煜《虞美人》)
⑶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(辛弃疾《永遇乐?京口北固亭怀古》)
⑷,用之如泥沙?(杜牧《阿房宫赋》)
⑸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,泣孤舟之嫠妇。(苏轼《赤壁赋》)
⑹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。(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⑺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。(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)
⑻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,无欲则刚。(林则徐)
五. 现代文阅读(一)(20分)
阅读下面的作品,完成12~15题。
乡下人哪儿去了
王开岭
我以为,人间的味道有两种:一是草木味,一是荤腥味。年代也分
两款: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。乡村的年代,草木味浓郁;城市的年代,荤腥味呛鼻。心灵也一样,乡村是素馅的,城市是肉馅的。
沈从文叹息:乡下人太少了。是啊,他们哪儿去了呢?
何谓乡下人?显然非地理之意。说说我儿时的乡下。
70年代,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,逢开春,山谷间就荡起
“赊小鸡哎赊小鸡”的吆喝声,悠荡,拖长,像歌。所谓赊小鸡,就
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,卖家是游贩,挑着担子翻山越岭,你赊多少鸡崽,他记在小本子上,来年开春他再来时,你用鸡
蛋顶账。当时,我小脑瓜还琢磨,你说,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,或那小本子丢了,咋办?那岂不冤大头?
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,这就是“乡下人”。
来春见。来春见。没有弯曲的逻辑,用最简单的约定,做最天真的
生意。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。
如今,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。
原本只有乡下人。城市人——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,他
们擅长算术、崇尚精明,每次打交道,乡下人总吃亏。于是,羡慕
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。山烧成了水泥、劈成了石材,树削成了
板块、熬成了纸浆……田野的膘,源源往城里走。城市一天天肥起来,乡村一天天瘪下去,瘦瘦的,像芝麻粒。城门内的,未必是城
市人。
城市人,即高度“市”化、以复杂和谋略为能、以搏弈和争夺见长的人。20世纪前,虽早早有了城墙,有了集市,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,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。
古代商铺,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,一书“童叟无欺”,一撰“言不二价”。一热一冷。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,有点牛,但以货真价实自居。它严厉得让人信任,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。
如今,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、跳楼甩卖,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、
打折券,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、不怀好意。
前者是草木味,后者是荤腥味。
老北京一酱肉铺子,名“月盛斋”,尤其“五香酱羊肉”,火了近两百年。它有俩规矩: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,为保质量,每天仅炖
两锅。
老王COPYRIGHT @ 2012-2019 ag真人 版权所有 苏ICP备xxxxxxxx号